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448章 娱乐片大讨论(二合一)

第448章 娱乐片大讨论(二合一)(3 / 7)

的观众并不友好,不是那么的通俗。”

“这么看来,《黄土地》吸引的更多是电影人,而不是电影观众。”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

“艺术作品一定有欣赏的门槛,如果够不上这个门槛,对于作品的理解必定不会太深刻。”

有人反驳道:“文艺片一直都是这样,观众应该反思自己的审美水平,这么多年有没有提高?”

方言皱眉,“文艺片可以有门槛,但这个门槛一定不能妨碍广大观众去看电影。”

“可文艺片是这样的,观众们只需要去看就好,而我们电影人考虑的可就多了。”

“华夏电影要发展,要跟国际接轨,就离不开这些文艺片、这些先锋电影去探索。”

“我们的娱乐片比不过好莱坞,比不过港片,华夏电影要想弯道超车,文艺片才是唯一出路!”

又有人挺身而出,坚决维护“文艺审美”路线。

“但你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这不管是对制片厂,还是观众,都是弊大于利。”

方言毫不客气地点出了80年代华夏电影行业的问题所在。

这年头,对文艺片的追求和创作,远远大于对市场和观众的关注。

跟电影厂、电影市场、电影观众的需求完全背道而驰,相当于是“两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之所以会如此,纯粹是如今的文艺片,特别是第五代的电影,有国营电影厂投资和兜底。

正是因为不用在乎票房和盈利,才给了这一批第五代导演和先锋探索电影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可以说,像章艺谋、陈凯哥这些第五代导演是计划电影体制的受益者,而后来的贾樟科、张扬、王晓帅、陆钏等第六代就没这么幸运,他们直面的是越来越商业化的电影市场,票房是第一位的!

所以,八九十年代国产电影的没落,不仅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