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召、朱璐等人以及上市公司鸿臣掌握近三十亿港元的资金储备,可以说是最大限度避免了前期的损失。
只是大家这时候都很担忧港元接下来能不能抵挡住国际游资的冲击。
倘若港元失守,也像泰铢那般三四个月内暴跌百分之五十,又或者像印尼盾一个月之间暴跌百分之六十,那他们的损失依旧会很惨烈。
而事实上,前世虽然港元抵挡住国际游资的进攻,汇率没有暴跌,但由于楼市及股市的惨烈,令全港资产损失总额超过七万亿之巨,平摊到每一个香港人头上,就是每个人承受了逾百万港元的损失。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投资失败倾家荡产,选择一跳了之。
这也是香港前世一直到零三年才缓慢恢复过来、令人刻骨铭心的重创。
相比较港岛狭窄的市场,同时又已经被庞大的国际投机资本盯上,内地无论是在人口、市场,亦或产业发展规模,都要庞大得多,也稳定得多。
朱鸿召、朱璐他们就想着,他们所掌握的这些港元资本倘若能在这时候进入内地,绝对要比留在香港安全得多。
但是,内地相对安全,能成为资本避风港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外汇进出进行严格的管理。
特别是这个形势下,没有具体的实体投资项目,国家怎么可能会放任二三十亿港元兑换成人民币进来躲风避雨?
这个口子要是随便哪个省市政府能够打开,那内地的金融防线,不就变成一道残破不堪的堤坝了吗?
然而仓促间,又哪里能找到足够安全、未来盈利预期明朗的投资项目啊?
朱鸿召、朱璐他们希望他能重启天盈投资计划,最好还能继续兑现他拿十数亿资产充当劣后资金的承诺,萧良还是能够理解的。
问题是,凭啥啊?
让他们的资金进入内地躲开可能会令港岛沦陷的金融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