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买断为宜……等那些分销商尝到甜头,如是两三次,就能建立一个成熟发行渠道。”
洪应亨听明白了这个模式,瞬间动心,想要效仿,可旋即就是微微摇头,没办法,他不像方临手上有《三国演义》这个招牌,打不开渠道。
“如今,大夏社会风气自由开放,文人不以写通俗为粗鄙,通俗层出不穷,尤其是我淮安府城,通俗数量呈井喷之势,已然成了大夏一等一通俗产地,堪称繁荣……”
这种情况也和方临有着莫大关系,他一部《三国演义》名利双收,起到了一个大大的榜样作用。
“的确如此,我听说,应天、凤阳等地书商,都常有来咱们淮安府城进货,看什么书卖得好,就回去盗版,猖獗一至于斯。”洪应亨感叹。
“我正是想改变这种状况,咱们本该拿的利益,凭什么让盗版赚去?”
方临说出自己打算:“我打算联络府城书商,建立一个联盟,或者说通俗书商行会,共同将这个渠道做大……洪掌柜想想将来,我们淮安府城一本好书,不仅能在本城售卖,还能通过别府分销商,卖到江淮各府,最大限度开发,岂不美哉?”
他拉上城中书商共建联盟,也是拉着这些人背书,增强话语权,毕竟若是只有自己,势单力薄,很难争取到最大利益。
‘这个联盟建立起来,城中书商可使用我的渠道,得到好处,但同时,也是在帮我养护这个渠道。另外,得到最大好处的还是我自己,这个渠道相当于一个放大器,哪怕放大幅度一样,但很明显我也要赚得要多得多。’
打个比方,方临一本,只在淮安府城的纯利润是一千两,通过这个渠道利润放大十倍,就是一万两;城中别的书商一本净利润是一百两,放大十倍,也才一千两。
这其中的差距,放大之后,从九百两变成了九千两!
“此事甚好。”洪应亨一口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