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真正感觉到加快干部制度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权力过分集中是旧的传统体制的根本问题所在。
现在他这个市委组织部长和市委书记都已经归位了,调整县处级领导干部工作很现实地摆到他这个市委组织部长面前。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贾士贞知道,现在全市上下的广大干部群众都在拭目以待。不久前的那场轰轰烈烈的选拔干部方式虽然得到不少干部群众的称赞,但网上也有不少批评他"梦中的理想政治和变革","高分低能"选拔干部的片面性。其实贾士贞当初之所以那样做,他什么都想过,实际上他也是企图通过这次尝试,从中找出更加合理、更加适合目前状况的办法。
于是贾士贞决定,首先组织市委组织部的全体同志学习《南方周末》2004年8月19日题为《小平未了心愿:处于进行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
在随后两天的学习中,贾士贞不仅亲自主持,还边读边解释刊载在《南方周末》上的这篇文章。从改革开放之初到1987年,邓小平一共76次提到政改,其中最集中的,是在1980年和1986年。
贾士贞强调说:"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实质,制度也好,经济也好,都是人制订的。小平同志说人的障碍是什么意思?指的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领导的素质决定了一个地区、部门、单位事业和职工的命运。在中国,习惯了官选官的方式,即大官选中官,中官选小官,由上至下,层层任命。时至今日,选官的方式与古时的做法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只是给你一张印有上级指定的候选人选票,让你在上面划划勾而已,虽然借了民主的形式,但实质是由上而下的指定任命。"
会场上鸦雀无声,贾部长的一番话虽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从市委组织部长的嘴里说出来,让在座的市委组织部大小官员们有点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