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的学子入仕,既然是多方面的综合考量,我建议可以施行总分制,根据总分排名依次录取。”
总分制?
这倒又是个新鲜词!
李承乾当先问道:
“庄先生,这总分制是何意思?”
孔颖达的目光又投了过来,等待着庄舟的回答。
庄舟问道:
“科举考试分几科?”
孔颖达回答:
“主要分为六科,明经科、进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以及秀才科。”
与庄舟事先所了解的差不多。
唐朝的科举制是承袭隋朝。
原本是只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后来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称为六科。
其中最难的就是秀才科,是六科之首。
主要考察国家大政。
因为考试难度极大,报考的人数也是极少。
最终在唐高宗(李治)时期就被废止。
放眼整个唐朝,一共也就二十九名秀才。
其中李渊钦点六人,李世民钦点二十二人,李治钦点一人。
从后来的历史走向来看。
这些科目其实并无多少意义。
历史上,在宋朝之后便只有进士科。
相当于所有学子们入仕为官,都是通过进士科。
虽然现在还是唐初。
但庄舟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个时代。
有些事情,自然可以直接绕开。
“孔先生,关于科举考试的科目我觉得有必要谏言圣上做一些调整。”
“哦,怎样谏言?”
庄舟道:
“最好把科举制进士科,作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彻底废除察举制等其他一切入仕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