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善,君之才能,我素知之,不宜妄自菲薄。”
高顺退下之后,不少人目光若有所思。
譬如周瑜、陆逊、贾逵等人。
这几个都是机敏通达之人,刘封对高顺的器重自然是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刘封至此已经定了首功和奇功,在座诸将却是毫无异议。
一来刘封的威望已经足以震慑诸将,让诸将俯首听命,二来也是赵云和高顺的战功的确足以服众。
只是堂上诸将仍以热切的目光望着刘封,希冀还能有奇功颁发。
然而可惜的是,刘封接下来所定最高的功勋,也只是一等功了。
接下来,刘封定徐晃、甘宁、贾逵三人为一等功,太史慈、董袭、周瑜、周宾四人俱为二等功,余众参战立功者,皆为三等功。
对于刘封的评定,众人没有异议。
当晚,刘封设宴款待诸将,诸将开怀畅饮,通宵达旦,俱欢乐而归。
次日午后,赵云、太史慈、周瑜、贾逵、陆逊、顾雍、虞翻、贺齐等人被刘封召集起来。
入堂上后,只见王朗正端坐于刘封之侧,诸人目光都在他身上徘徊了片刻。
此时王朗仍然是朝廷所拜的会稽太守,拥有最大的法理性,即便是刘封也不能无视对方。
不过王朗这个人才学很好,注重经典,博学多闻,私德也算不错,当得上名士一称。
可这个人的骨头其实是比较软的,他平生最有血性的一次,也就是在会稽士族豪强们的支持下,力抗孙策半年多,高迁屯战败之后,宁可浮海逃跑,也不肯投降。
之所以会这样,本质还是王朗服从体制和权威,王朗效忠于大汉和日后效忠于大魏,甚至坐视司马家架空曹魏,本质其实是一回事。
这样的王朗,刘封自然不是很看得起对方,毕竟刘封自己不重经典,王朗又不是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