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太宗皇帝所铸良币——吴王刘濞私铸的四铢钱,主打的就是一个表面功夫。
制作精美?
有个钱样就行!
含铜量高、成色好?
表面看着好就行!
什么铜包铅、铜包铁——甚至是铜包土,吴王刘濞都干得出来!
如此一来,市场上的四铢钱,除了太宗皇帝力推的良币,又多出了个吴王刘濞私铸的劣币。
二者成本一高一低,自然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
——价值一百钱的货,需要一百枚良币?
大不了我给你一百五十枚劣币!
反正也看不出来;
表面看上去一毛一样的铜钱,又没人会闲着没事儿把钱币掰断去看,你没道理不占这到手的便宜啊!
于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天下流通的钱币,便几乎被吴王刘濞的劣质四铢钱完全垄断!
太宗皇帝很清楚,这是一颗雷。
无论是吴王刘濞的劣质钱,还是因此而愈发富裕、强大起来的吴国军队,都是汉家不可忽视的一颗巨雷。
试想一下;
远在数千里外的吴国,凭借对整个天下的钱币垄断,可谓日进斗金,每过一天,都能肉眼可见的更强大一些。
反观长安朝堂中央,几乎等同于完全失去铸币权,财政状况就算不恶化,也不大可能得到改善。
此消彼长之下,岂不是过不了多少年,长安朝堂中央就又成了周室、汉天子就又成了周天子;
而吴王刘濞,就成了那听调不听宣的‘列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