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捐爵’——通过向边关运送粮草,来换取想要的爵位,才会一经提出,便迅速得到整个长安朝堂的支持。
——在当时,长安中央需要负责供应粮草、辎重的边防部队,只有区区四万人而已。
但在晁错输粟捐爵之前,无论是这四万人,还是由燕、代、赵三国,及北地、陇右、上、代四郡养着的十几万人,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完全吃不饱肚子的。
晁错一手输粟捐爵,边防部队过了几年好日子;
之后又是太宗皇帝省吃俭用,长安朝堂才开始有力气供养那四万边防部队,不至于让边防战士吃不饱肚子。
但也就仅限于此了;
四到五万边防部队,外加飞狐军、细柳营、句注军、霸上军、棘门军等有实无名的常备武装,就已经是长安朝堂中央的极限。
再多,那就又要回到那个边墙人均食不果腹,军粮供养默认减半的时代了。
“一旦战事爆发,程不识的四千兵马,是绝对不足以支撑到长安的援军抵达北地的。”
“——无论匈奴人派了多少兵马,只要不是小股驰掠,程不识便必定无法将匈奴人的骑兵,挡在北地郡外。”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狄酋军臣,也不大可能只是派小股兵马驰掠。”
良久,刘荣悠悠道出一语,惹得殿内众人纷纷皱起眉头。
眼下的状况,已经是一目了然。
——匈奴人还没开打,但基本可以确定:匈奴人肯定要打!
而且攻打方向也能大致确定:八成是北地、陇右方向。
如此一来,问题也就很简单了。
要不要在战争爆发之前,提前派出部队支援北地、陇右?
如果派了,匈奴人却没来,那调动兵马的耗费就会打水漂不说,还会影响军中将士的军心士气。
——匈奴人压根儿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