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所不知。”
“我汉家,说是边墙有二十万边郡卫戍,但这二十万,是将燕、代、赵三国兵马,以及边郡的郡、县兵马都计算在内的。”
“——截止吴楚七国之乱时,周亚夫的太尉府所得到的数字:燕国、代国,各有戍边卒两万,外加郡、县兵,及青壮乡勇三万。”
“如此,单只是燕代二国,便占了我汉家二十万戍边卒的一半。”
“再加上赵国,有直属赵王的兵马两万,又郡、县兵马乡勇两万——单只是燕、代、赵三国,这便已是十四万兵马。”
···
“另外,魏尚的云中郡,也有兵马五千、郡县乡勇五千;”
“除去这共计十五万,余下五万,由北地、陇右、上、代四郡各得一万余。”
“——北地郡守程不识,是有上万兵马在手的。”
“只是这上万兵马,有过半都是郡、县兵,若是尽数调用,则郡县地方必生祸乱。”
“为地方郡县安稳,郡县兵便非万不得已之时不可抽调。”
“如此一来,程不识可以用来抵御匈奴的兵马,便只剩北地都尉部,那四千多戍边卒了……”
听到这里,饶是很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刘荣也终是不得不无奈的发出一声长叹。
这很操蛋;
却也很合理。
如果汉家真有二十万边防部队,且这二十万人都要长安中央养,那别说什么文景之治了——单就是这二十万边防部队,也早就把汉家给吃没了。
事实上,即便是有燕、代、赵三国,以及边防各郡,承担起了这二十万边防部队的相当一部分供养成本,光是剩下的三五万兵马,也依旧让长安朝堂亚历山大,甚至一度直呼供养不起。
原因很简单:不同于叛乱爆发时,长安中央派出的平叛大军,边防部队,是绝对意义上的常备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