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忽然问道,“允熥打算让你拖家带口去北平,你觉得这个事情如何?”
梅殷规规矩矩的回答说道,“回陛下,臣愚钝,难堪国子监之重任。蒙殿下不弃,迁为北平布政使,臣惶恐。定当竭力,报效朝廷恩典。”
老朱对此也不置可否,继续问道,“你若是去了北平,你觉得该做些什么?”
梅殷显然想过这事,立刻回答,“回陛下,臣等重民生、整顿吏治,北平重归汉家只有不足三十年,臣定当宣扬教化、恢复汉家正统。”
这确实是梅殷需要做的事情,毕竟北平丢失了太久,甚至这是大明开国后才由徐达率军北伐收复回来的,那边的一些民风等等受异族影响更深。
哪怕现在是朱棣坐镇,但是那位燕王只负责镇守、打仗,对于政事等等没有任何的影响力,自然也就意味着有些事情需要朝廷、文官来处置。
老朱满意的点了点头,梅殷能想到这些也不错,知道该做什么是非常重要的。
梅殷就继续说道,“臣若是去了北平,也当鼓励耕种,清查牧场等事。蒙古等部,也要进一步分化。”
“这是大事,得做好才行。”老朱更为认可了,“北边的地少、人少,还有不少在放牧。这事情咱不看好,真要是由着他们来,那还是汉家之地?”
朱允熥也非常认可老朱的一些说法,说到底就是移风易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哪怕大明开国三十年来政策不断推进、引导,也没办法一下子扭转。
虽然比起元朝时肯定要好不少,但是如今的黄河以北还是有不少的游牧风气,还是有不少百姓习惯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耕种,对于很多人非常陌生。
“你去了北平之后,少去燕王府。”老朱缓缓开口说道,“只是要常让人去燕王府,老四是个本分人,只是他本事太大、心思太多。”
梅殷瞬间冒冷汗了,这可是一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