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二万两,这样朝廷也能够有些底子应急。”
老朱没有接话,看着郁新再次问道,“这一次的事情是你牵头的,还是其他人也都是这个意思?”
郁新实话实说,“回陛下,此前礼部尚书曾与臣商议,臣也觉得有理,故此特来禀告。”
老朱心里有数了,钱袋子对于这些事情自然是比较敏感的。可是对于礼部尚书陈迪来说,这就是天大的事情了,这就是他的一些本职工作了。
老朱仔细想了想,说道,“明日朕上朝,这事情还是要和百官商议一番。”
随即老朱看向朱允熥说道,“你让礼部准备一番,召鸿儒入宫,有些事情也是要问问古礼,这可不是小事情!”
对此朱允熥也不好反对,因为老朱说的这些也非常在理。这不只是脸面的事情,这也是礼制的事情,这也是定下来一些规矩。
哪怕此前就定下来了一些规矩,看似框架可以说是已经有了。但是这也是大明第一次新君即位,意义也就稍微不同了一些。
礼部等衙门需要重视这些,他们肯定也是不敢有任何的松懈。但是一些在野的大儒等等,这些人的一些观点也非常重要,该咨询还是要咨询。
毕竟就算是在朝堂上人才济济,也不一定就是尽善尽美,有些事情还真的不如一些‘意见领袖’,或者是一些真正的专家。
看到朱允熥点头了,老朱这才放心。这个小气的孙子,还算是心里有分寸,这也不免让老朱心疼。
说到底就是孩子实在是太懂事了,总是喜欢委屈自己,总是以江山社稷为重。
一想到这些,老朱就觉得以前就没少委屈这孩子,那这一次自然就更加不能委屈自家孩子了。
朱允熥可不会觉得自己委屈,可是别人要是觉得他委屈了,他可能也没办法去说些什么了,因为有些时候真的是说了其实也没多大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