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镜,一首歌初听一般就不会去听第二遍了。
这首《我记得》旋律还算动听,但是歌词写的啥完全没听懂,在快节奏的时代大家自然没有什么兴致去搞啥解读。
可有几个人却不是如此。
——那就是,我们当初的乐评人小队。
黄达、盛太丁等人作为《旋律的樱色》评审团,从节目的一开始就对徐哲安有一些不同的滤镜,对他的新歌自然也投入了关注。
乐评人看待音乐的角度当然和普通人不一样,他们深厚的听歌积累让他们有着比常人敏锐很多的音乐感知力,以及文字鉴赏能力。
歌词是文学,不然当初不会让某个外国歌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
只是很多时候流行口水歌太多,让大家下意识忽略了这一点而已。
普通人可以忽略,乐评人可不能忽略。
盛太丁这个毒舌音乐人在听完这首《我记得》的第一瞬间,就感觉到了这首歌的特别。
可是具体特别在哪,他说不上来。
于是他听了好几遍,在一遍遍地重复里慢慢摸索。
直到快第十遍了的时候,盛太丁仿佛终于找到了这首歌的核心角度,脑子里灵光一炸。
然后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
他好像知道这首歌在写什么了。
这个徐哲安,下恋综后的第一首新歌,就给了大家一个超级惊喜啊!
明明是这么一个普通且常见的主题,居然能被徐哲安写得这么隐晦且真挚。
甚至是像
诗一样!
盛太丁感觉心情有些激动,不过不是因为喜欢这首歌而激动。
对乐评人来说,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探索出一首歌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然后分享给大家,得到认同,顺便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音乐理解能力,这就是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