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谋士,诸如齐泰、黄子澄,也是蠢的可怕。
若是真由他削藩,那也是徐徐图之,先把德行最不好的几个藩王给改封,然后由与他关系较近的藩王去替换,这样才是一箭双雕,至少师出有名而且让一批藩王得到好处站在自己这边。
其次则是先强藩后弱藩,先削护卫后改封,无论如何软禁甚至逼人自焚,肯定是不行的,从任何方面都说不过去。
最后,就是海外封藩的法子了。
这个思路其实从他对如何改封秦王的建议里面,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与其把大明的藩王问题当成内部矛盾来处理,在朱雄英看来,倒不如转化成外部矛盾。
为什么会爆发靖难之役?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朱棣被逼的没退路了嘛,但凡朱棣有条退路,他都不可能起兵造反,如果没开天眼,都觉得以北平一地对大明倾国之力必败无疑,败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而之所以明知道是败也要拼死一搏,就是因为现在不拼,马上就死。
所以,真的不要把人逼到无路可退,大明在扩张期,是可以走海外封藩这条路的,这是和平的法子。
毕竟和平削藩这种事情,对国家是有利的,也有助于历史进程走上正轨.不管怎么说,塞王制度,在明初来讲,其实都是必然的一种抉择。
不要笑古人蠢,在特定的环境下,能规定出来的制度,往往都是当时的最优解,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差罢了。
宴会结束后,朱雄英被安排在了燕王府的贵宾客房休息。
夜深人静之时,他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心中思绪万千。
此行巡视五京,他看到了大明边疆的坚固防线,也感受到了边疆将士们的尽忠职守。
但更让他担忧的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危机。
像是吉安侯陆仲亨这种资历侯爵,在一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