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雄英一行人来到鼓楼上,上面的牌匾,明晃晃写着“边靖楼”三个大字,楼是青砖灰瓦,白浆勾缝,柱子直接就是松木,很朴素,半点油彩都没有,突出一个边塞风格。
而眼见着有人上来了,聚集在这里的麻雀顿时“呼啦啦”地全部飞向空中,成群结队也不往远了飞,绕着鼓楼转圈。
“好地方!”
麻雀散了,视野顿时开阔,朱雄英忍不住赞叹。
这里确实是好地方,不仅位于代县的中心,而且一边是五台山,一边是雁门山,整个代北一眼而望。
拿出望远镜,朱雄英细细地看着周围。
不过有点可惜的是,他确实没见到肉眼可见的露天煤矿。
于是朱雄英向陆仲亨问道:“吉安侯,你可知道代县附近,哪里有大量的这种东西?”
说罢,身旁的人掏出了煤炭,给陆仲亨看。
“喔,石炭啊。”
这里有个题外话,那就是煤炭在如今的大明,各地的叫法是不统一的,但有一点很统一,那就是很多地方是不管这东西叫煤的。
所以为了避免理解出岔子,朱雄英都是让人拿实物出来。
那什么是“煤”呢?“煤”字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卷十七君守篇“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是说孔子的学生颜回给孔子做饭,不小心烟灰掉入饭盆里,颜回就把带灰的几个饭粒抓起来吃了,这里的煤炱指的就是烟灰。
在元朝以前,煤指的就是烟熏的黑灰,从南北朝时期的字书《玉篇》到宋朝大中祥符年间的《广韵》,对煤字的解释,都是煤炱,即烟气凝聚而成的黑灰。
而真正的煤炭,在古代一开始被叫做石涅,《山海经》里面就有“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中次九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橿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