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臣,不管是在中枢还是地方,都能够匹配高位。
老臣、谏臣、近臣、能臣,可以说是配置挺不错了
而且朱元璋也很有意思,完全没有给他安排诸如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这些百无一用的迂腐书生,显然对于残页的内容,也是细细琢磨了的。
不过,随着手上的事情越来越多,朱雄英觉得,他还需要更多的人才。
这些人才,自然是在历史上验证过的,是最好的。
但同时也要注意,那就是这些历史名人,却并不见得,都适合朱雄英。
譬如道衍,这位“黑衣宰相”,虽然对朱雄英部分认可了,但他的理念却只有祸乱之世才能行得通,与朱雄英是根本冲突的,因此也颇有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意思,用起来并不得力,朱雄英已经打算把他扔到济州岛上去辅佐一下常茂,让高丽和日本变得更加混乱了。
而仁宣之治,最出名的就是“三杨”,也就是杨溥、杨士奇、杨荣这三个人,但“三杨”虽然辅佐君王创造了治世,为天下迎来了和平,可他们的执政理念,还是传统的儒家士大夫那一套,执行的是全面的战略收缩,放弃安南,裁撤开平卫,息兵养民,暂缓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计划,对各国来朝纳贡的朝例进行限制。
而也正是这一时期,文官集团彻底改变了此前秘书幕僚角色,第一次掌握了实权,并彻底影响了明朝的政治体制和权力格局,在“三杨”的积极参与下,大明废止一切耗费钱粮的重大工程,换来了和平治世。
对于这个时期的百姓和文官来讲,这确实是个太平年景,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土木堡之变的种种祸根,也是在这个时候埋下的。
故此,朱雄英并不喜欢“三杨”,他们的理念,是与自己主张不断开拓进而让大明成为全球霸主,是背道而驰的。
当然了,“三杨”现在还统统都没入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