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伟大的,有明一朝,一流名将不少,但是能有自己系统的军事理论并且付诸实践,在著书立说总结流传后世的将领里,戚继光肯定是排第一的。
而除了用于复杂地形小队作战的鸳鸯阵以外,针对跟大规模敌军平原野战的火器战术,其实戚继光也有研究,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车阵”,戚继光的战车形状和民间的大车相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民间的大车的车箱两侧各有箱板,而这种战车则有八片可以折叠的屏风,共长十五尺,平时平放在车辕上,作战时打开树立在一边车轮之后以代车箱,所以又称“偏箱车”,到了临战的时候就可以几十辆战车可以并肩衔接,摆成圆形或方形的防御据点,相当于凭空起了一座城墙,是宋代以步制骑战术的至臻版。
而这种车阵战术,同样给火器安排了很重要的位置,火炮和火铳都在战车上屏风后发射铅弹,屏风开洞以为铅弹的出口,然后小队编组也扩大了一倍,以二十人为一个基础单位,共用一辆战车,其中十人负责操纵火器,十人负责以刀盾、长枪御敌。
戚继光版的“诸兵种合成旅”从编制上看有三千骑兵和四千步兵,共一百二十辆重型战车和二百二十辆轻型战车,如果在野外遭遇,由三千骑兵负责迟滞敌军,使战车得以有充裕的时间构成战斗队形,当建立车阵以后骑兵就撤回阵中,当火器的威力发挥以后,步兵就从战车之后冲出形成几道攻击波,等到敌人攻势被挫队形散乱后,骑兵也从车后整队出击完成最后一击。
朱雄英把鸳鸯阵和车阵都画出来以后,梅殷听着朱雄英的解释,心中不禁暗暗赞叹。
他没想到朱雄英对火器战术有如此深入的研究和这么独到的理解,更没想到他能提出如此新颖且实用的阵型,这两个阵型不仅充分利用了火器的优势,还弥补了其目前暴露出来的不足,确实值得深入研究,也可以在幼军中进行实验。
“雄英,你这两个阵型很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