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潇歌有点绷不住了,“什么叫用老的估值方法去束缚新行业?”
“我干风投这么多年了,还没有你懂估值是吧?”
秦少言诚恳的说道:“那可说不好啊。”
熊潇歌气笑了,从1995年国内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创立,到现在整整十年了,国内搞互联网的成百上千,投资案例要多少与多少。
idg从1999年投资腾讯开始,百度、搜狐这些互联网公司都参与了投资。
现在一个在互联网创业一年半的年轻人竟然说熊潇歌不懂互联网估值,属实有点倒反天罡了。
熊潇歌瞪着秦少言,冷冷的说道:“那我就要请教一下秦总了,这个互联网到底要怎么估值?”
这时秦少言心里终于放松下来,这么聊天就对了。
接下来就要进入到我的节奏中了,你不是说我估值虚高吗,我给你好好编……好好讲讲这个互联网估值。
其实秦少言也不懂什么估值方法,什么berkus、风险因子求和、记分卡估价、可比较交易法之类的也就仅限于听说。
但是互联网这东西作为新兴事物,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可以套用的估值标准,经过市场的激烈竞争才逐渐出现一些估值标准。
以现在互联网行业来说,蛮荒创业时期,网站到底值多少这个就不好说了。
一个是看各种用户数据,一个是看盈利能力和未来市场预期。
之前互联网泡沫怎么来的呢,一个个互联网公司概念被吹上天,估值越吹越高,吹的全是数据。
到了现在,看数据依然是通用的方法。
如果没有盈利能力,光看数据的话,那么这个估值就虚的很,但投资人也不能说数据不值钱。
互联网不看数据看什么?
怎么给数据估值,就比较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