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脸到脖子全是血污和泥土。一代天骄金司令的仪表已烟消云散,毫无踪影。以古川长老为首的两三个日本人,立刻将事先准备好的白布铺在地上,把遗体紧紧裹住,再盖上绣着五颜六色花样的布。长老简单地念了几句经,便将遗体抬到卡车上。下午两点多钟,即运往朝阳门外日本人墓地火化。”
既然是处决犯有战争罪的间谍,官方大可不必这么掩人耳目,此事弄得越神秘,外界的猜测就越多,这些猜测有的勉强着调,有的相当离谱。一些传记作家百思不得其解,也屡屡质疑。日本作家渡边龙策在他撰写的《女间谍川岛芳子》一书中讲得比较透彻:报道引起了一连串的疑问。民国政府杀一儆百,把川岛芳子当成反面典型,大肆宣传,甚至将公审的部分实况拍成纪录片。然而最为关键的行刑场面,干吗搞得如此神秘?处理得如此草率?为什么无视国际惯例,连新闻记者都被排拒在现场之外?为什么只许两名外国记者进入现场?为什么将面部等处弄那么多血污和泥土,以致难于辨认罪犯的真面目?蹊跷的是,为什么选择辨认不清面孔的时间执行死刑?
由于受到冷落、轻慢和戏弄,川岛芳子被处决的第二天,北平各家报社联合刊登了致司法当局的抗议书。这么一捣腾,川岛芳子之死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谜案,狱方是否使用了掉包计?此事背后是否另有冤死鬼?一时众说纷纭,谣诼蜂起。
狱方始料未及,川岛芳子的死会导致舆论哗然,北平第一监狱为了纠正大众的猜疑,避重就轻,让一位监狱女看守向媒体发表谈话,公开川岛芳子受刑前的情形:“法警来后,我才知道这件事。我将川岛芳子从睡梦中叫醒,她就被带走了。开始,我并没有觉察到是执行死刑。我带她一起出了牢房,当走到女监长廊的尽头时,只见门口站着两名男看守在等着她。因为我是女看守,任务就是把她送到这里,当我刚要返回时,才恍然大悟,想到是要执行死刑。不大工夫就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