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谁。
一日,载澂对妇人说:“我俩情投意合,却不能长相厮守。这可怎么办?你能嫁给我吗?”妇人答道:“家有婆婆有丈夫,那样势必不成。唯一的办法,只有你在半路上把我劫走。大爷劫一妇人,谁敢说半个不字!”载澂听说大喜,仍约女子会于什刹海茶座间,他率一群恶少一拥而上,把妇人劫走。一时舆论沸腾,以为载澂抢夺良家妇女,不知是两人预先设计。该妇人家境甚贫。其公公曾为浙江布政使,后因犯事逃至普陀为僧,从此家境破落。其夫为京曹官,听说妻子被载澂劫去,不敢控告,怒气郁结,酿成疯癫,终日被发袒胸,在街上胡言乱语。后来得知,该妇也是宗室(皇族)之女,论起辈分,竟是载澂的同族姑姑!
其实,载澂天资聪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喜读书吟诗,虽未及三十而陨,已有不少成熟的诗作,有《世泽堂遗稿》三册传世,署名多罗果敏。集前有他同父异母弟载滢写的序文,序文有言:“兄自束发受书,过目即能成诵。喜为诗,叉手而成。”可惜,载澂虽有文才,却以放荡顽劣驰名。平心而论,奕的福晋病故,载澂向慈禧太后求情,称“当尽人子之礼,奔丧穿孝”,才奉特旨赦免放出高墙。至于后来父子情断义绝,已是晚矣。这可能与载澂早年两个幼弟早殇,他又是长子,自幼深得父母溺爱有关。奕忻家教的失败,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玩味的是,这段史料中有这样一句:“当澂出入宫禁最密时,王深恐变作。”原来,奕载澂自幼在宫内上书房伴读,与载淳气味相投。长大后,载澂经常出没于声色犬马之地,见多识广,常把外间的奇闻趣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小皇帝听。载淳亲政后,禁不住诱惑,仍常与载澂微服出宫,与他到娼楼酒馆宵游夜宴,寻花问柳。奕忻虽知情,又不敢张扬,使皇帝蒙羞。长此以往,载澄更是无法无天。
小贝勒爷载澂之“狂淫无度”在清朝皇室中并非个案,而仅是一个代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