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 美南北战争时期将这个配发给士兵

美南北战争时期将这个配发给士兵(3 / 8)

近代仍有母亲或保姆给不安静的婴儿服用鸦片,英国纺织女工因为白天工作非常辛苦,为了能在晚上得到充分休息,很多母亲也这样做。另外,鸦片还有抑制食欲的功能,穷人家的孩子服食鸦片后可以减少饥饿感,节省食物支出。正如一位观察家所说,到三四岁时,许多孩子因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很差,“萎缩得像小老头儿或者干枯得像一只猴子”。结果可想而知,这些穷孩子长大后大多继续贫穷,很多成为瘾君子。

在近代中国,鸦片更有令人不可思议的作用,记载说,不少富裕人家为了杜绝孩子们跑到外面赌博或惹是生非,不惜以鸦片为诱饵,把孩子圈在家里吸食鸦片。

直到19世纪初,鸦片仍未被人们视为一种毒品。欧洲许多国家此前出台了戒酒法令,但并未出现禁鸦片法令,人们仍然持“鸦片无害”的观念。有学者甚至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与鸦片有极大的关系,如果没有鸦片,一些最出色的作品可能就不会诞生。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就是想像的复苏,是想像的翅膀与叙述的结合,体现为更为自由和主观的激情、伤感及其他个人情感的表达,而不是一味的描写,这一切都需要使人暂时从思想上脱离尘俗的羁绊,因此作家需要鸦片的刺激。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作家如歌德、柯尔律治、华兹华斯、司各特、雪莱、拜伦、德·昆西等,他们相关作品的创作可能都多少与鸦片有关,有些作家还患上了鸦片瘾。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许多作家在患上鸦片瘾之后,才创作出了最著名最好的作品。勇敢的德·昆西在1821年出版了自传体小说《一个吸鸦片者的自白》,他称小说中真正的主人公是鸦片而不是他本人。他在作品中用大量篇幅描写自己吸食鸦片后的奇妙感受,并写下了著名的《鸦片颂》:

哦!公平的强大的鸦片啊!对于穷人和富人你一视同仁,你为那些永远医治不好的创伤和“那诱使精神反叛”的苦闷带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