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中国“官家”确实深谙此种“正名”之道,许多工程都是巧立名目,在堂堂正正的名目下其实是为了一己之利或某一小集团的利益。
别的不说,当现如今在不少风景胜地看到许多达到豪华甚至超豪华“星”级水平的酒楼或休闲中心,居然是一些部委和政府机构的“培训中心”时,当在许多城市看到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时……能直接感受到这种历史传统的深厚吗?
我对此印象最深的是我观看的一部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这部电影于2012年上映。
我对该历史电影印象最深的几个情景画面分别是:
甲午海战之时,北洋海军的炮弹经常命中日军敌舰却不爆炸,舰载炮弹的质量具有极大问题。
日军在旅顺进行旅顺大屠杀时,北京颐和园里却是一片欢歌,慈禧的六十大寿举行得如火如荼。
海战中济远舰累中敌炮,首先挂起表示本舰受重伤不能再战的白旗,后来看见邓世昌的致远舰被击沉后,管带方伯谦产生畏惧心理,率舰逃出阵外,驶回旅顺基地。广甲舰见济远逃跑,也尾随其后撤回,慌乱中触礁搁浅。
详细过程:
日军为避开从威海港正面进攻,决定在荣成登陆,由陆路抄袭威海卫之背。
1月20日晨,日"山东作战军"在联合舰队护送和支持下,于荣成湾龙须岛登陆,占荣成。
21~23日,清廷命北洋海军乘间出击,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守港待援,未予执行。
25日,日军分兵两路进攻威海卫。
26日,总兵孙万龄率部2000余人阻击南路日军于桥头以东,但北路日军已进至鲍家村、崮山后。
29日,山东巡抚李秉衡令戴宗骞率所部北岸炮台守军协同孙部夹击北路日军,戴军未进,孙部孤军力战后退却。南路日军占桥头,逼近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