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兵力悬殊巨大的,王邑、王寻就是要来个以强欺弱,叫嚣着要血洗昆阳城。
面对四十万来势凶狠的新朝大军,王凤、王常有些心虚,一度想率兵弃城,但这时候刘秀站了出来,指出一旦昆阳失守,则围攻宛城的绿林大军必须自溃,坚守昆阳,等待援军里外合击才是唯一的良策。
刘秀主动率十三骑在王邑大军未对昆阳进行合围之前离开昆阳,前往定陵和堰城寻找援军,刘秀刚离开,王邑的大军就将昆阳层层包围。
王莽军部下大将严尤向两位主帅提出,昆阳城小墙坚,四十万大军根本无法展开,应将主力绕昆阳而下,直奔宛城,与在宛城的绿林军主力决战,打败了在宛城的绿林军主力,昆阳自然不攻自破。
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建议,然而王邑、王寻则认为小小的一个昆阳都攻克不了,太扫面子,非得拔出这颗钉子不可,而且非四十万人不可,一个都不能少。
于是昆阳攻城战拉开了序幕。王莽大军的攻城场面相当壮观,里里外外围了十层,旗帜蔽野,埃尘满天,钲鼓之声震天动地。王邑更是制造了二十多米高的云梯,在云梯上,漫天的箭矢射向城里,城里守军的伤亡很大。但凭借城墙的坚固,更始军抵挡住了新朝大军的进攻。
毕竟双方实力悬殊,昆阳的绿林军军粮储备又不足,王凤本来坚守的意志就不强,就想到了投降。
但没有想到的是,王邑、王寻却傲慢地拒绝了昆阳绿林守军的投降,他们认为破城在即,昆阳城的军民要一个不留,才能对匪徒杀一儆百。
严尤又向王邑提出,不如放一部分绿林军出城,到宛城去焕散围攻宛城的绿林军主力的斗志。王邑不为所动,他就是要一口吞下昆阳这块骨头,连渣都不剩。
王凤等人看投降无望,横竖都是一死,倒绝了其他念想,一心守城,盼望着援军的到来。
王邑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