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的使者返回朝殿复命。
赵曦问道:“卫帅打算分兵多少支援延边之战?”
那太监跪地叩首道:“回陛下,卫帅说,如今辽军尚有一战之力,此时不宜分兵”
不宜分兵?
富彦国当即冷笑一声,“若不分兵,难道偌大陕西诸路,就要拱手让给西夏不成?”
就连一向依仗卫渊的赵曦,都是有些微微皱起眉头。
自己已经很委婉的告诉卫渊,希望他分兵,还不分?
难道,真要自个儿下几道旨意不成?
不等赵曦说些什么,耳旁就再次传来那太监的声音,
“卫帅说,我大周与吐蕃乃是友好之邦,吐蕃更是视我大周卫天朝上邦,只需陛下一道旨意,遣吐蕃出兵讨伐西夏,届时,延边之危可解。”
“卫帅还说,野利遇乞与李元昊之间早已生出间隙,纵然西夏讨伐我大周之前,夏主曾找过野利遇乞,但他最多也就只能做到不在背后捅刀,绝不会帮着李元昊抵御吐蕃兵力。”
听他长篇大论至此,赵曦犹如拨开迷雾一般,心中豁然开朗,笑道:
“朕怎将吐蕃给忘了!”
“那唃厮啰还曾为朕灌顶,教朕佛教之经义,也算是朕的半个师长。”
“朕先书信一封,让唃厮啰出兵,倘若他们有所犹豫,朕再下旨不迟!”
说实话,赵曦年纪轻轻,虽然早慧,可此前,这早慧也有限的很。
搁在几年前,赵曦与几位武勋家的孩子讨论兵法,还不及他们。
可如今,赵曦的智慧,却远超于同龄人。
这极有可能与灌顶有关。
卫渊也是在灌顶之后,对于兵法的研究更为透彻。
不得不说,这吐蕃正宗密藏的灌顶之法,确实有些‘邪门’。
好似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可过早地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