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此刻,唯有卫渊站出来,能够抵抗耶律仁先的兵锋。
换做他人,只怕都差点儿意思。
如果搁在平常,赵曦无端复用卫渊,而且没有赵祯的意思。
那么,百官肯定是不同意的。
毕竟,文武两派,本身就是有些对立。
卫渊乃是武派当中的柱石,他不在京城,对士大夫们都有好处。
可现在不同了。
需要有人拼命,需要有人上前线了,于是,他们这些士大夫们,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卫渊。
如果卫渊打赢了还好说,要是打输了,最起码,顶罪的不会是他们。
史书也不会记载他们这些文臣的不是。
遇到战事了,让武将们去卖命,太平了,就一再贬低武将身份地位。
这是大周文臣常用的手段。
当然,值得欣慰的是,即将坐上皇位的赵曦,并不是一个太喜欢‘文臣’的皇帝。
未来年轻一代的文臣领袖里,比如王安石等人,对武将也说不上厌恶,颇有一种一视同仁的趋势。
总体来说,只要大周挺过这次难关,欣欣向荣的局面,总是会出现的。
如今,那些文武百官们,只是经过短暂的热议后,便是陆续作揖道:
“臣支持启用卫侯为帅!”
“臣附议!”
“臣附议!”
“.”
当附议二字说出口的时候,不仅是赵曦松了口气,就连他们那些说出那两個字的官吏,也是松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终于有个能撑场子的人回来了。
就在这时,朱总管突然来到赵曦身旁,低头弯腰,轻声道:“太子殿下,皇帝陛下醒来了,说要立刻见您”
嗯?
父皇醒来了?
什么时候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