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王肃命短,成了三废辅之一,那么别说今年,就算明年,他都不能杀元详了,即使收集对方足够多的罪证!
不然他才即位两三年,病死二辅、再杀二辅,加上北境数州的大旱灾,朝野上下将怎么看待他这个君王?到时谁都替他背不了暴虐寡德之责!
早知如此,真不该把王肃调去寿春。
如今的尉窈不需皇帝把话讲透,就能悟到皇帝在忧心什么。
皇帝不想背恶名,有话不明说,她不行,必须明述对策,还得小心措词,避免“诛、杀”等狠毒字眼。
“陛下勿忧。今年不能‘逐’元详,明年未必不可。臣荐二人入朝,或可引为助力。”
元恪:“谁?”
“陛下的舅舅高肇、高显。”
元恪面上无喜怒,甚至看不出任何情绪,他看着尉窈道:“细说。”
尉窈边思量边回答,为了把这种突然遇到难题,斟酌而答的姿态、表情做自然,她对着铜镜练习过上百回。
“高肇、高显为文昭皇后的兄弟,是陛下母家的长辈,理应赴京封公授爵,并被陛下信任,授以要职重用。”
“入朝即恃宠,自有世族、朝臣察觉风向而依附。如此,便可分元详把持朝政之权,降低他宰辅之首的地位。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提前控制朝野舆论。”
“臣再荐一人回京,冀州刺史……高阳王元雍。此举是为了防备高肇、高显初拜高官,短期内被世族嫉妒,尤其元详势力的排挤。元雍也是陛下的叔父,他回京,理应任元详空出的司空职,或元禧空出的太尉职,如此,可再分走部分曹署的庶务,令元详积蓄势力更加困难。”
“这期间,臣和王显多多搜集元详的谋逆证据,以备随时使用。”
尉窈说完,沉稳里带着恭谨,等待皇帝准许或斥责。
谋士的效忠,不仅颈上悬刀,脚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