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二十章 平原省

第二十章 平原省(3 / 7)

一个极端方向,都不符合中庸之道。

当然,从历史经验的角度来看,土地就是不断在这两个方向内来回摆动,而恩斯特的历史经验自然是从远东帝国五千年的历史经验中得出来的。

比如奴隶制时代,远东帝国盛行井田制,南北朝和唐朝早期的府兵制,明朝初期的卫所制度,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这种轮回,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历史的螺旋上升性。

所以在恩斯特执政时代,东非的经济领域也是按照这个规律变动,从上个世纪的土地完全国有化,到现在土地承包制度的大规模出现,反映了恩斯特的执政理念。

在土地承包大规模出现后,东非政府手中依旧掌握着大量耕地资源,并且在个别地区,尤其是谷物种植和部分战略性农业物资生产领域,国有化农场,种植园依旧广泛存在。

这让东非政府在农业发展领域,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位,维持着国家农业发展的平衡区域。

平原省。

作为东非比较年轻的省份,平原省的农业就以国营农场为主。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如今平原省已经成为东非新的农业生产基地,尤其是水稻种植面积,占据绝对优势。

平原省是当初东非农业机械化最先试点的区域,加上其加入东非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其农业处处体现着各种政府组织规划的影子。

“围绕林波波河等河流,平原省成为了我国新的农业生产基地,尤其是在商品谷物方面,对全国粮食市场有着重要影响地位。”

“1920年,我们省的国营农场数量高达九十三个,是全国农业国有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同样是帝国境内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平原省的机械化程度,位居帝国所有省份的首位,是第一个完成农业机械化的地区。”

“在五五规划期间,我们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