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恩斯特打算裹挟当地民间舆论,把美国排华问题,上升为美国种族和民族歧视问题,在中东欧造势后,绝对够美国人喝一壶的。
而这些地方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东非重要的贸易地区,同时是黑兴根财团的舆论控制区域。
趁着前十年经济危机和萧条期间,黑兴根财团在欧洲部分,也从实业开始向金融资本过渡,控股了大量中东欧地区的报纸。
在经济危机前黑兴根财团就回笼了资金,后面更是把一部分产能转移到东非,毕竟当时欧洲众多企业公司破产,机器成批贱卖,东非掏一笔船费,就能把工厂在非洲组装起来。
同时黑兴根财团也能把很多精力放到金融业领域,这样的好处是黑兴根财团向着国际投资方向发展,当地政府更不容易管控。
要是手里全部是实业,那样反而容易被各国政府收割,所以犹太人的套路值得黑兴根财团学习,至于发展实业这种苦活,还是东非本土来更好。
托马斯:“殿下,我记得在1870年左右我们当时在美国留下了很多胶片证据,这些华工照片是否也发表出去?”
托马斯所说的是恩斯特当时在美国专门派人收集的华人铁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照片,保留罪证这个习惯恩斯特一直保留着。
“那就一块发出去吧!狗改不了吃屎,美国人不是自诩自由平等么?看他们怎么狡辩。”
“还有质询远东帝国政府,让他们务必回应对美国排华法案态度,这件事他们不能装死,美国惹不起,不要以为我们东非就是好惹的,同时以太平洋舰队名义,进驻胶州湾,表达我们的不满。”
太平洋舰队总共只有五艘炮艇,但是象征意义更大,东非和远东帝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这些年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面积最大的淮海经济区。
虽然淮海经济区掌控在远东帝国手里,但是东非通过经济手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