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的沙陀人势力发展很快,直到引起裴度警觉,发来密报示警。
如果是别人或许不用在意,可老裴不一样,他是天下闻名的名相,其谋略眼光不容置疑。
而此事最大的争议在于沙坨人真的很忠诚,从吐蕃地盘杀出血路投奔大唐,一路损失惨重。被大唐分解调动一直十分听话,让他们出兵也从无二话,任劳任怨多有战功,堪称大唐小弟中的顶尖楷模,况且当初老范将他们安置在代北,就是让他们盯住那六部胡人,免得那些胡人瞎搞事,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沙陀人一点错都没有,你总不能说不让人部落生孩子吧。
众人分别发表意见,无非就两种。一是国事不能论私情,沙陀人此前听话不意味着未来也会听话,应该未雨绸缪,就逼他们迁徙,使他们衰弱。
另一种是考虑影响,本来忠贞听话的小弟,大唐却一再猜忌,实在不太好。逼反了沙坨是一回事,落在其他胡人眼中影响实在恶劣,大唐连这么听话的臣民都猜忌打压,以后谁还会信服大唐?
这事不光众人争议大,烦了也有些纠结,两边说的都有道理,而且他认识朱邪执宜,对他印象不错,甚至沙陀人发展的好还有安西商号的一份功劳。
犹豫再三,摇摇头道:“迁徙之策不可行,不能因噎废食,会使诸胡离心。可放任不管也不行,代北紧临河东与幽州,若是真的势大为祸,会与草原部落勾结到一起……
不如这样,幽州四镇兵马使郭旭对胡人了解颇深,又有兵权在手,将诸部胡人交给他统管,应该能有良策应对”。
“臣附议!”,杨绛第一个点头。
“臣附议!”,众人接连表态。
丢着不管不放心,逼着迁徙不合适,郭旭曾在西域统领过胡人,经验丰富,他现在就在那边统兵,有实力压制他们,那就让他试试,能成最好,不成再说。
两件事顺利解决,杨绛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