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阻力重重,却还能继续推行。
烦了入宫,老李再次清退了左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越来越欣赏烦了的眼光和见识,也越喜欢君臣之间这种坦诚的交流方式。
“陛下,太急了……”。
裁撤冗官冗爵,罢撤节度使,梳理官制,改进科举,这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大事,应该万分谨慎,要一点点摸索着做,这种粗暴的大步前进必定阻力巨大,还很容易扯到蛋。
相对于有些焦虑的烦了,老李反而云淡风轻,“烦了,你认为做这些事要多久?”。
烦了沉思片刻,说道:“臣以为分二十年做完才稳妥”。
老李笑着摇摇头,“二十年?烦了,别说朕,加上恒儿都未必能有二十年,你知道二十年能发生多少变故吗?
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天下局势在变,一场边关战事,一个节度使叛乱,一场天灾,一个争权夺势的大臣,甚至皇帝生一场重病……
烦了,只要一点变故,你这二十年的谋划可就半途而废了”。
烦了点点头承认他说的有道理,谨慎施政当然意味着进展缓慢,一个大国,想二十年没有意外,二十年上下同心,在现有的条件下几乎不可能,所以人亡政息的事在历史上不断重演。
“可是……陛下,实在有些冒险,如今流言四起,人心浮动,冒然推行科举改制,门阀世家会更加激烈,一旦发生意外,大唐……”。
“胡说!”,老李笑着打断他道:“哪会有什么意外?烦了……你啊,永远做不成帝王”,这话半是玩笑,半是欣慰。
烦了只能再次点头,“我确实做不了皇帝,其实我也不想做皇帝”。
老李哈哈大笑,“烦了,从第一眼看到你,朕就知道你不会造反,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烦了好奇的看着他,我自己都不敢肯定不会造反,你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