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给穷人分地,还夏四秋三纳粮?”。
那佐使一愣,停下脚步警惕的上下打量他,“你如何得知?”,唐邓距此千里之遥,一个乡野老汉如何能知道这些?
老汉低声道:“俺听唱戏的说的”。
“唱戏的?”。
“前些天有一伙唱戏的打这过,他们说的,这事儿是真的?”。
佐使点点头,“是真的,都是大帅给定的规矩”。
老汉笑着连连点头道:“有福气喽,田爷爷走了,杨爷爷来更好……”。
佐使脸色一变,不悦道:“这说的什么话!大帅是唐邓节度使,是打你们这里过,又不是赴任魏博节度使”。
老汉笑道:“俺听有学问的人说的,杨大帅就是来接任的……”。
“胡说!没有的事!”,佐使甩开袖子快步离开。
老汉并不以为意,乐呵呵的看他走远,傍晚时与几个老伙计碰头,分别说了见闻。
“邓州杀了一串的贪官,杨大帅下的令,御史挨门挨户的问交了多少粮,有敢多收的立时就砍头……”。
“那小厮说漏了嘴,大帅花钱粮雇人干活儿,都是两倍三倍的价钱,逃难的跟着干了俩月就攒下了半年的粮食……”。
“这算啥,安西军驻在唐州,光军中花销就养了半城的人……”。
没错了,唱戏的说的都是真的。
只要对唐邓人提起杨大帅要移镇,无一例外的气急败坏。很简单的道理,杨大帅若是不好,他们会这么着急吗?
田爷一心入朝做官,咱们可还要在这里过下去,若是来个不干正事可就全完了,可若是杨大帅在魏博……
各种流言传的飞快,魏博镇百姓的胆子也越来越大,看热闹的和打听事的越来越多,等进入魏州大营休整,各种传言已经漫天飞。
最开始有人说朝廷派兵马来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