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倒不是直接包庇,而是说了许多理由,比如严绶做的也没错,山南道将士艰苦,他又是外任,不拿钱怎么让将士出力?
严绶乃是名臣,偶有小败,谁带兵敢说百战百胜?朝廷应该继续支持他。虽然兵败,但败军之将不能严惩,否则以后谁还敢带兵……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这种事本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也都明白,还是严绶人脉广,帮他说话的人多,当然了,若不是人脉广,他也做不了这个主帅。
本来吵的就够呛,却又出了一件事。老臣王锷主动向朝廷献出两万贯钱,惹得宰相李绛当场发飙,把他一顿臭骂,接着又与维护王锷的人吵成了一团。
王锷今年七十六,做了一辈子官,大部分都在地方,封疆大吏做了许多地方,要说这位老爷子绝对是个人才,李绛看不上他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私德太差,这老头贪污受贿做买卖,贿赂太监大臣等事没少做,为了升官不择手段,钱也没少捞,但你不能说他不行,因为他历任各地,都做出了很不错的成绩,特别擅长解决实际问题,走到哪都能让当地富裕起来。
就这位充满争议的能臣,如今病重,眼瞅着就不行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向朝廷献出大笔钱财,目的只有一个,临死想给自己弄个使相的头衔(大约相当于宰相外任),那样就能以宰相之礼下葬,这也是李绛不能容忍的,你临死还要恶心一把,以为大唐宰相是用钱能买来的吗?
另一派的观点是王老爷子虽然私德有亏,但人家正事没少干,为大唐奔波劳累了一辈子,功劳也是实打实的,要个宰相头衔进棺材,要求不算过分,也不费什么钱,给他不就完了嘛。
好了,这回热闹了,严绶两派没吵完,王锷两派又加入,再加上各自的中间派和稀泥,朝堂之上热闹非凡。
烦了听说了朝中的热闹,也只能苦笑着摇摇头,“吵吧,闲着也是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