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吧。
历时两年的远征无功而返,出征将士折损九成,大汉的面子丢大了。
汉武帝怒火万丈,严令谁都不许进玉门关,就在那给我等着,再打!只要主帅不进关就代表征伐还没结束,老子还就不信了。
按理大汉对败军之将惩罚很重,被杀头都不罕见,李广利之所以能得到第二次机会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汉武帝意识到自己对远征的困难估计不足,失败情有可原。第二个他最宠爱的美女,李广利的妹妹病死,武帝正伤心的时候实在没法对小舅子下手。
相对于第一次,这次认真了,六万大军,三万匹马,十万头驴和骆驼,一切准备就绪后李广利再次率军出发,他知道,这次要是再打不下来,皇帝袒护也没用了。
好在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要顺利很多,大军一路耀武扬威,顺路灭掉几个不开眼的小国后再次翻越葱岭,这回没再去打难啃的郁成城,而是直接杀向了大宛都城,切断水源后围城四十多天,准备正式动手的时候,城内贵族迫于压力,杀掉国王开城投降,历时四年多的远征胜利结束。
后世对两次远征褒贬不一,有人觉得汉武帝为了几匹马和面子大动干戈,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实在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这是极其不客观的,这次远征的意义和影响远不是几匹马和面子的事。
要知道大宛在西域不算大国,竟然敢杀大汉使者,就是觉得大汉距离太远拿它没办法,也从侧面证明大汉的影响力不强。
第一次征大宛,沿途许多小国闭关自守,不出兵助战也不给汉军提供补给,态度很说明问题,导致几万军队损失巨大。
到第二次汉军灭掉几个不听话的小国杀鸡吓猴之后,各国开始积极送粮草派兵助战,态度发生大转弯。到大宛投降,大汉的名号如雷贯耳,诸国纷纷派出使臣朝贡,因为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大汉不好惹,不听话的真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