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便建造于此。
太学一共有二百五十座房,一千八百五十室,可以容纳两万名太学生。
不过现在太学这里的读书人只有两千多名,人数虽然不多,但每个人都是从天下各地选来的精英。
读书人在进入太学之前需要经过考试,考试过后方可入学。
如今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大明帝国鼓励大家读书学习,将来太学的人数会越来越多。
“陛下,这里便是太学了。”
礼部尚书徐庶跟随李洵来到了东城的太学。
太学是由工部尚书公输长风亲自建造的,质量没有任何的问题,而且建造的也很雅致。
自从建造完成后,李洵还没有来过太学,趁着过年期间有空,便让徐庶跟自己一起来太学看一看。
为了不引起太多人的瞩目,李洵今天带的人并不多。
太学的门前有一片广场,广场上有许多的商铺以及小摊位。
有卖糖葫芦的,有卖甜糕的,还有人开了个小饭馆。
“你是说广场这些摊位和商铺全都是读书人开的?”李洵看向了旁边的徐庶,心中有些惊讶。
在来这里之前,徐庶告诉李洵,在太学门的广场上有许多读书人在摆摊位、开商铺。
李洵以为这些读书人们只是玩玩而已,然而亲眼见到后,还是有点小惊讶的。
这些读书人摆的小摊儿、开的店铺,生意非常的好,许多百姓都来他们这里买东西。
徐庶道:“陛下,您之前和读书人们说,读书不仅仅只有做官这一条路可走,每一行业有它们存在的价值,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去做其他行业。”
李洵笑着点了点头,没想到有这么多读书人听了进去,并且还付诸了行动。
李洵一边走,一边观看着太学门前的热闹景象,心中甚是欣慰。
读书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