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觉得华盛集团就是一头巨鲸,一鲸落,万物生。徐华盛可不愿意华盛集团成为这样的存在。
所以对于华盛集团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找一些国内有潜力的企业,用技术和资金入股,自己占点股份,同时用技术和资金扶持这些企业快速壮大成为行业巨头,先稳定国内,再去国外抢吃的,有钱一起赚。
这样一来,华盛集团的位置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
就从独裁者,变成扶持弱小的领头羊企业,变成了带头老大哥。
这就是格局,很多人可能理解不了的格局。未来,华盛集团会不断的拓展新业务,当然也会不断的出售旧业务。
比如星耀品牌,现在先做着,未来可能就直接独立出去,脱离华盛集团的体系,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
其他一些不太高端的产业,未来也会随着公司的壮大而慢慢等剥离。
行动,各家公司行动都非常的迅速。
没办法,这是大事啊。他们也想借助华盛集团的资金和技术,提升自己公司的实力。更何况合作谈好以后,可能立刻就有大单子等着自己。
在很多人看来,有了华盛集团的入股,自己公司未来发展会更快。
海尔公司,一场股权谈判正在进行着。
而谈判的对象,是华夏一家不知名的投资公司和利勃海尔的代表。
云岭投资想从利勃海尔手里购买海尔集团的股份,不过徐华盛却没有亲自出面,而是委托给了国内一家投资公司,免得被利勃海尔察觉到什么异常。
而对于这份交易,利勃海尔那边也很重视,接到消息后,总部开会之后立刻派人来了。
原因很简单,这些天利勃海尔也搜集到了很多不利的消息。
制冷产业也是利勃海尔集团的重要产业,利勃海尔也有自己的冰箱,而且自己的冰箱走的也算是高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