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兜个圈子,把速度再提起来,重新冲锋,继续形成对步兵的冲击优势。这也是带兵将领的基本操作。
但戚继光并没有要求这么做,因为他离得很远就已经发现,南京守军如今是在靠着最后的血勇之气顶着,随时都有顶不住的可能。
所以他采用了最鲁莽,最直接,最节省时间的打法,冲进去,冲到城墙下,对攻城的倭寇形成内外夹击。
大明的骑兵终于冲破了倭寇的阻击防线,直接插到了攻城倭寇的屁股后面,让攻城的倭寇变成了三明治中的鸡蛋饼儿。
在冲到城墙附近的位置时,骑兵的速度也终于被混战拖慢,最终停住了。失去了速度的骑兵,无非相当于个头高一点的步兵。
但城墙上的守军顿时士气大振,他们登上城头,对着被夹击的倭寇一通箭雨,甚至都不用刻意去分辨敌我双方。
骑兵都是顶盔贯甲的,从上往下的箭对他们有杀伤力,但并不致命。
而倭寇因为靠腿,又是急行军,所以连轻甲都穿得很少,大部分只是带个头盔意思一下。
这就导致同样的箭雨覆盖之下,倭寇的死伤惨重,大明骑兵大部分是受了点轻伤,而倭寇也被更紧地挤在了城墙之下的条形地带。
南京城墙上站着的已经不光是士兵了,很多百姓中的男丁也冲上城楼,他们不会射箭,但能把石头搬上城头,再扔下去。
对于城下拥挤的攻城倭寇来说,石头落下的威力甚至比弓箭还要可怕,弓箭还可以用长刀拨打,石头却能直接把刀砸成两段!
这样腹背受敌的局面是兵家大忌,纵然人数仍然比赶来的大明援军占优,但火枪已经无法发射,城下的倭寇难以动弹,死伤惨重,失败是必然的结局。
织田信长当机立断,让人传令,放弃进攻城墙,全体向后转,包围赶来的大明援军,吃掉他们,尤其是要干掉戚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