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面向大明所有人敞开大门。
朱厚熜特地下令。
凡大明子民,无论隶属何籍,都可到学宫求学。
这道命令就像是砸开了一个缺口,大潮倾泻之势一发不可阻挡。
相应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随之到位。
学宫的人员安排,求学之人的能力评定。
甚至,第一次在华夏的大地上,出现了学制。
改革如火如荼,悄无声息中一切都在对标“新科举”。
内阁的大臣洞若观火,却没有多余的精力放在这里。
随着学宫改革一起的还有军制改革。
军制改革将军队不能经商写入《大明律》,以山西卫所为试点改革卫所制。
而试点改革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项,就是军队开支皆由朝廷负担。
一众大臣开始还颇有微词,但王阳明用真金白银堵住了他们的嘴!
大明建立商行的决议自从通过廷议之后,朝廷便多出了许多造钱的利器。
而山东,北京一带大明天宝已经颇得民心,以此得来的财富,更是让任何人都难以想象!
内阁不插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自顾不暇。
朱厚熜在一次廷议上,明确地表达了要将内阁正式化的意愿。
杨廷和甚至不惜为此打破了规划,延迟了归养的时间。
他决心要在退休之前完成内阁创制。
对于文人来说,这是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
无论是旧内阁的最后一任阁臣,还是新内阁的第一批阁臣,注定都会被历史被大书特书。
朝堂风云激荡,严嵩家中岁月静好。
老妻在石桌旁刺绣,他在院子中慢吞吞地打着拳。
双手插顶立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
“你的拳怎么打得跟王八一样,莫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