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朱厚熜脸上多出了几分意外之色。
能想到通过民间广为流传的戏曲评书宣传农业技术,这田锋倒也算得上一个人才。
明朝时的小说极为发达,戏曲也处于一个井喷的状态,民间文人雅客参与创作的不少。
但高居庙堂之上的朝廷大员,却极少有看得上这东西的人。
想到此处,朱厚熜不由夸赞道:“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田爱卿初心不改啊!”
他几步来到紫檀桌案前,拿起了一幅小画。
画的是一张秋月图。
秋意正浓,圆月悬翠峰。
清风徐来,碧潭水波不兴。
“这画,朕就赠予田爱卿!”
田锋双手将画接过,脸上难掩喜色,“臣,谢陛下赐画。”
“好了,这画你收了,朕还有一事要让你办。”
朱厚熜沉声道:“你借助戏曲书籍传播农书内容确实功效非凡,但要让大民百姓知道具体的方法,甚至将之用于耕作就有些难。”
“陛下的意思是……”田锋试探性地问道。
田锋在接到推广永乐大典任务的时候,就经过一番思考。
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推书当成一项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下方的官衙。
可…
可他田锋办不到。
通政使司,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
俗称“银台”,相当于现在国家信访局的功能。
而从建国之初发展到现在,老百姓能发到通政使司的信件越来越少,百官的奏折却越来越多。
虽说他身为通政使是正三品的大员,能够参与国家大政、大狱和推举文武大臣的机要大事。
但,论实际权力他顶多和六部的一个侍郎齐平。
照田锋自己的话讲,这职位的含权量不高,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