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皋眉头紧锁,大脑也在飞快运转。
但还没有等他想明白,朱厚熜便负手走出石亭。
他背向袁宗皋说道:“朕宣你来,是提前让礼部做好准备。”
“廷问之后,大明境内只有至圣先师孔子,没有文宣王孔丘!”
虽是轻语,但他的话中带着一股无可辩驳的意味。
“臣,遵旨!”
张璁刮起了这股风,很快便吹遍了北京,一时间暗涛汹涌潛流不断。
锦衣卫的工作无端地增加了好几倍。
各种各样秘密的书信,官员的宴请,在一个晚上大大小小的角色粉墨登场。
在万众瞩目中,大明的第二场廷问开始了。
张璁盘坐于谨身殿中央的圆台,面对众臣侃侃而谈。
静,除了他的声音,再也听不到别的声响的静。
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
这首诗的意境,来形容此刻的谨身殿倒有几分合适。
仿佛暴风雨前的海天相接处,殿内的氛围此刻看起来无比宁静祥和。
“……,由此可见,孔圣之名必改,祭典之仪必改,百年积弊必改!”
张璁言罢,起身朝朱厚熜的方向一礼,随即又向四周拱手。
殿里的群臣也齐刷刷站了起来,不约而同朝着中央拱手长揖。
朱厚熜点了点头,目光四下扫视。
他在想,会是谁第一个站出来质疑。
是向来自居理学正统的杨廷和,还是古板严肃的费宏……
他所想的人却没有一个开口,反而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发声了。
自从几桩大案之后,大量地方官员调任京师。
其中就有前南京督察院左佥都御史,如今的副督察御史王瓒。
他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但声音却格外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