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
纽约。
作为美国东海岸人口最多,也是全美经济、商业、娱乐的中心之一,看似繁荣昌盛,但曾经的这里却是“水深火热”。
贫富差距极大,生活成本极高,随时都有可能被暴力与犯罪分子威胁,导致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其实不高,只是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处处都是坎坷。
帝国大厦所在的曼哈顿,与直线距离不超五公里的布鲁克林,本应该是贫富差距极大的典型比较,然而如今的布鲁克林却林立着大量新式建筑,还存在着施工中的巨构建筑。
拉近距离观察。
能够看到空地中有着不少老式型号的海克斯机器人,正在协助工人们进行焊接、拼装等事宜,而佩戴白色安全帽的工地主管们,其服饰上印有代表阿特拉斯的红色“Λ”标识。
看来是阿特拉斯承包了这些工程,为布鲁克林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让这里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得到显著增长。
此外,布鲁克林的街道之间遍布全息科技,基础设施愈加齐全和先进,空中甚至会时而闪过厢式的“物体”?
这简直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重建后新阿克拉的影子,只是巡逻无人机的数量较少而已。
相比之下,曼哈顿的发展速度就显得较为滞缓了。
然而,就算阿特拉斯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每周五天,每天七个小时的时间消耗在工作上,即便这些工作有着全面的医疗养老保险,有着3倍的加班补助和节假日福利,平均时薪更达到了12$也无济于事。
要知道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在1999年年初公布的各个城市平均时薪表上,纽约是6.89$。
无论怎么看,怎么计算,好好工作都是改善生活的最佳途径之一。
但总有一小部分人想着剑走偏锋,要么一次性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