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历史是一个个偶然形成的必然。
有些年份风平浪静,有些年份惊涛骇浪,值得大书特书。
隆庆十一年,就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
京城里最受欢迎的人,是从南洋返回的汪德渊。
他只是提前运送一部分物资,就多得超乎想象……用他的话来说“一些椰子油和粮食是陈年的,担心放到明年会坏掉”。
这话实在是炫耀,你问一问饥民,哪个会嫌粮油陈年。
有了这些收获,年底京城各部官员都发多一份福利——“椰子油胡椒”大礼包!
攻打爪哇国、搬运国库是否符合王道?
你说这是“不征之国”?
别人打上门,你还不征?
谁说不该打,就把自己领的大礼包退回来吧!
不仅今年的要退,明年也没份!
海外开拓的利益雨露均沾,飘散在京城上空的椰子油香,让人对遥远的南洋产生种种幻想。
听说秋日信风起,福建、广东有很多失地平民组团下吕宋,江浙一带也闻风而动。
海大人在吕宋做巡抚!
有海大人在,肯定能分到田!
不信其他人,还能不信海大人吗?
有些阶层对此不高兴,担心没有佃农为自家种地。但转念一想,自家可以去海外搞庄园啊!
说不定也能在海外做个总督!
没看余姚谢氏、华亭徐氏都提早布局了吗?
东厂监测民间舆论,太子命各地《明报》分社引导舆论,又佩服父皇的先见之明:海瑞做吕宋巡抚,就是一面招纳贫民的旗帜。
这一点,李贽是拍马也比不上海瑞。
王世贞褒贬海瑞,要论官声同样比不上海瑞!
京城晏阁老家张灯结彩,贴着对联、挂着红灯笼,屋内的炭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