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爆膳段是有的。
生日的餐桌上,晏珣看到一桌特殊的食物。
炸花生、炒葵花籽、青椒炒肉、煮番薯、玉米……还有一碟炸薯条。
“炸薯条要配番茄酱,怎么没有番茄?”晏珣问。
“有这些已经不错了,知道你喜欢外面的新鲜东西。”晏鹤年笑道。
这些食材,都跟西洋人发现美洲有关。
花生和玉米,大约是正德、嘉靖年间传入大明。
辣椒和番薯,受晏珣的蝴蝶翅膀,提早传入。
“炸花生适合下酒,有人说我国本来也有花生,但过去我并没在典籍中见过,反正这个品种这洋人传进来的。”
晏鹤年喜欢炸花生。
从这一桌食物来说,西洋人也不是一点优点都没有,至少带来一些新物种。
晏珣摸摸下巴:“葵花籽已有,番茄应该也是有的,只不过可能是种来作为观赏,没有当做蔬菜。”
圆圆好奇地问:“炸薯条真的要配番茄酱?”
“绝配!”晏珣肯定地说。
最好再加上可乐。
没有的话也没办法。
现在土豆在大明的种植不广泛,在倭国反而比较普遍。
他曾听杨小福回忆童年,猴子说“暑热消退时,早晚已有秋意,田间土豆的叶子长得特别大……”
那是倭国本州岛的田园风光。
虽然没有番茄酱略有些不完美,对这一桌“美洲宴”,晏珣还是感到很惊喜。
“是我想要的,谢谢你们。”他语气诚挚。
“只是来历特殊一些,其实并不值什么。”阿娘王徽笑,“你爹说,你就喜欢这些。”
“现在看来是不值什么,但把他们带来大明的人,经历许多惊涛骇浪。”晏珣感慨。
植物的种子能不远万里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