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浑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说到底,有没有舞弊,还是皇帝说了算。
曾几何时,严世蕃做小阁老,利用搜遗卷公开买卖进士名额,是众所周知的潜规则。
……
会试开始,四书题由众考官集思广益、主副考官一同拟定;五经由同考官各出几道,主考官从中选择。
吕调阳和晏珣以前都担任过同考官,对考试流程熟门熟路。
沈一贯是第一次担任同考官,又知道《易经》这一房有张敬修这尊大佛,心里七上八下。
紧张之余,又觉得这不失为一个扬名的机会。
机遇还是危机?
得罪张居正,还是顺势站队?
晏珣又会如何选择?
出题之后,考生们绞尽脑汁做题,考官只要等考卷送来即可。
一般来说,考官们都是淡定的,说不定还有闲情畅想一下“老子当年”。
但这一次,考官们神情严肃中带着隐约的焦虑,仿佛是他们上考场。
不知是不是受倭国大捷的气运影响,这一科会试考生人数达到四千五百人,连《易经》这种相对冷门的科,都有近三百份考卷。
沈一贯是同考官,底下还有几名阅卷官。
也就是说,若是取中张敬修,今后他就是张大公子的房师。
想到自己想拜入晏鹤年门下而不可得,沈一贯心思微微一动……又很快压下。
他冷眼看着,张居正得罪太多读书人,未来不会有好下场。
倒不如趁此机会,跟张居正划清界限,又赢得某些人的感激。
会试有三场,第一场考试结束,卷子送到各房,阅卷工作正式开始。
沈一贯忙碌了一天,很遗憾没有认出张敬修的卷子。
除非熟悉张敬修的文风,又或者事先安排视力好的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