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官职高低,百官的宴桌分为上桌、上中桌、中桌、下桌四个等级,每一级的菜色都不同。
谁坐哪个位置,全都井井有条。
座位的问题是大问题,若发生安排不当、引起官员争执,就是承办方光禄寺重大工作失误。
晏珣坐的是上桌,只见太监们举着大条盘来来往往上菜,步履敏捷轻盈,没有多余的声音。
大明宫宴以齐鲁菜系为主要风味,虽然光禄寺名声不太好,但菜色外表看起来卖相不错。
不过,谁参加宫宴也不是为了一顿吃的。
皇帝请客吃饭,为的是提高团队凝聚力,激发百官的感激之心。
如申时行所作的诗云“调鼎十年空伴食,君恩一饭报犹难”。
“开筵——奏乐!”
鼓乐齐鸣之后,觥筹交错。
晏珣的座位被特意安排在兵部尚书谭纶旁边。
谭纶满面红光,高兴地说:“我半辈子都在抗倭,能亲眼见到倭奴国王跳舞,这辈子值了!”
他向晏珣举了举杯,又问候胡宗宪的情况。
胡宗宪是此战最大功臣,但他要安顿好倭国防务再奉旨回京,此时还未回来。
皇上下旨办庆功宴时特别说明,待胡宗宪回京之后,有额外的赏赐。
晏珣笑着说:“胡总督精神奕奕,在倭国威名赫赫,能止小儿夜啼。他跟我说起谭大人和戚大帅,畅谈当年和你们一起在东南抗倭的峥嵘岁月。”
谭纶叹道:“我已有好多年没见到胡大人,很想念他。”
忆往昔峥嵘岁月,更感世道沧桑。
不管胡宗宪过去有什么历史遗留问题,此战都彻底将污点洗刷干净。
活着封上柱国的文官,大明开国以来也不过三人!
晏珣和谭纶一人一句说着胡宗宪,有了共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