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多半是太监。从前郑和下西洋是三保太监统领,这次来的可能是阮公公或冯公公?”
“今时不同往日。再说,从来没有派太监签订两国条约的,特使肯定是文官,也许是一位资深翰林。”
谁是最资深的翰林?
当然是翰林掌院晏大人。
……
“到了!看到没有?前方就是马关。”晏珣紧紧握住朱翊钧的手。
马关,确切来说叫下间关。
另一个时空,1895年4月17日,也就是农历的三月二十三日,大名鼎鼎的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特使,在山口县的下关春帆楼签订《中日讲和条约》,也就是众所周知的《马关条约》。
“我早前让徐枚过来的时候,特意提过要找一座楼命名为春帆楼,不知他有没有照做。”晏珣激动地说。
朱翊钧:“他会做到的。他是晏枚,晏家的人言出必行。”
珣珣握得他的手有点疼,但他理解珣珣的激动。这一天,一定是珣珣期望了很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