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定,他们正虎视眈眈,看谁冒头就去斩首。哦,张四维也在广东。”
眼睁睁看着别人立功,自己在老巢里窝着?
支持下西洋,才有他们立功的机会。
经晏珣提醒,朱翊钧想起张四维。
哎呀呀!差点忘了张老师,他在广东的买卖做得怎么样?跟俞大猷合得来吗?
……
晏珣陪着朱翊钧说话,安排行程的事都交给吕调阳。
假如太子不去,晏珣作为钦差出使,会由当地官府和卫所安排船只、护卫。
本地官员想要出一份力,被吕调阳谢绝,一切有老夫安排。
“吕阁老防着我们呢!”地方官哭笑不得,“我虽然在松江府当官,又不是南直隶人!他们要防,也该防本地人,依我看就不该让徐璠接近太子。”
另一人说:“徐璠有什么好防?徐家捐资建港,巴不得大兴海运,他家才能东山再起。”
“徐家还想东山再起?高首辅还在呢!”
他们低声议论着,对吕调阳防贼一样的态度不满。
但转念一想,不让自己插手也好,有什么黑锅轮不到自己背。
“唉……其实我是想着,如果我也能跟着去倭国签条约多好!光宗耀祖啊!”知府叹息。
明知不可能,想一想都不可以吗?
……
“隆庆七年七月望日,翰林掌院晏珣簜节以行。祥飙送风、神鱼扶舳……”
高大巍峨的巨型宝船上,随行翰林忠实地记录出使过程,将来要载入史册。
这个季节,正是南洋的葡萄牙商船来往大明和倭国贸易的好时候,但受战局影响,茫茫大海仿佛只有他们这一支船队。
只是一支船队,却比十支商队还要庞大。
晏珣吹着海风,觉得舒服极了。
沾太子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