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力。”
晏珣:“……大人英明。”
朝野传闻,张居正跟王世贞不和,看样子是真的。这种要命的事,张居正让王世贞去做。
不管怎么说,死道友不死贫道。
当然,在应天府试行,高邮晏家肯定是立即配合,还要说服汪家做带头作用!
王世贞这个人,还是有一些正气在的,而且为人不拘小节。
另一个时空,他敬仰王锡爵的女儿王焘贞修道,认年轻的晚辈王焘贞为师,随其修道。
这样的一个人去做摊丁入亩,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两人默契地相视一笑,有种一起谋算人的心有灵犀。
张居正又问:“你还有什么建议?”
晏珣说:“除了清丈田亩之外,还要想办法提高土地的产量,亩产增加的话,百姓的生活总可以好些。我听闻,倭国已经广泛种植土豆,是一种跟玉米、番薯一样,从美洲引进的作物。”
“大明已经有很多种粮食作物了。”张居正有些不以为然。
玉米传入大明已经几十年,并没有很大的作用。
“多尝试总是有好处的吧?”晏珣如此说。
有人说“康乾盛世”是“番薯盛世”,想必是那时候的番薯产量比明朝高了许多。
但康熙乾隆距离万历朝,也没有多久。
品种和种植技术的改良,主动一点去做,可以提前实现吧?
“如此也好,我会写信给各地督抚,落实新作物的推广。”张居正点头。
是晏郎的建议,他才会格外重视。
晏珣也觉得心里很舒服,有种被重视和信任的骄傲。
尤其,信任和重视他的人是一向敬佩的张居正。
“这两项都是关于土地的,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完的。”晏珣说,“所以我们还是双管齐下,对外开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