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跟他关系也不错。为人臣子最忌讳私心重,我听太子说过您说‘忠’的三个层次,深以为然。”
杨博不动声色,端着茶杯说:“我病了这些日子,对朝廷的事不太了解。”
老夫跟高新郑关系密切,太岳来找我,甚是可疑!可疑!
高拱的势力和张居正旗鼓相当,老夫没必要在这个时候,让人觉得我是骑墙派。
张居正索性把话挑明:“您认为谁更适合继任兵部尚书,王崇古、谭纶,还有一个王之诰。”
“他们三位都有军事才能,具体选谁,请皇上决定嘛!”杨博推脱。
张居正有些遗憾,深深看了杨博一眼,叹了口气告辞。
杨博被张居正的眼神和语气搞得七上八下……怎么病人还不能置身事外呢?赶紧再上一道致仕奏折。
……
清明一过,天气就一天比一天暖。
不知不觉,大姑娘小媳妇们都换上清爽的衣裳。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这个时候,朱翊钧拿着几份奏疏高高兴兴地去找翰林院找晏珣。
“晏老师,山东送来的!汇总、加工一下,是不是可以写成《吴承恩东游记》?”
晏珣慢慢放下手中的笔,接过朱翊钧手中的奏疏,认真看完放在一边。
官面上的工作汇报,其实没什么意思,更多有意思的事,王二、汪德渊等人已经给他传信。
“吴承恩去的是耽罗岛,他的故事我一会儿再告诉你。”晏珣笑着说,“你之前不是给王崇古写过一封信?他给内阁回信,请朝廷给晋商爱国商会题名牌匾。”
王崇古还挺会的,那么多徽商、淮商商会,都没有朝廷题名。让朝廷正式给晋商商会赐名,岂不是坐实“皇商”?
“题名就题名吧!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约束。”朱翊钧说,“我还想亲自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