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考点,很难押得中,毕竟又没有先生给你托梦。
平安看到题目时觉得头皮发麻。
法先王,法后王?法王?
考试的阅卷标准是什么?怎么答才接近标准答案?
汪德渊笑眯眯地说:“‘诚不知所宜从也’,意思就是说考官自己也在权衡利弊,希望向士子问策。我答的是,一是立法理,二是仗理评法……”
嘿嘿!没想到吧!
我梦见题目,还梦见李先生,他给我提点!
“先说立法理。既然有‘法先王’和‘法后王’的争论,那么我就超越法先与法后,寻求新的法理!”汪德渊朗声说。
全场为之一静。
晏鹤年拊掌笑道:“豪气!壮哉!别人议论‘法先王’还是‘法后王’,二者选一。你要超越前代寻求新的法理!凭你这个论点,就超出寻常士子。”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汪德渊跟在李开先身边的日子,没有虚度光阴。
这种超越前代的气魄,不是埋头苦读就能有的,是高邮汪氏的底蕴。
平安愣住了,好半晌回过神,郑重作揖:“我要向德渊哥哥道歉,一直以旧眼光看你。你这次确实比我强,小弟心服口服。”
逆袭这件事,就不把德渊哥哥作为目标了。
汪德渊摆摆手:“小事!我从未怪过你!咱们继续说,立法理之后,就可以仗理执法。这方面,海刚峰在应天府的作法给我灵感……”
这一次,所有人都安安静静地听汪德渊分享经验。
就连听不懂的常欢和阿豹都配合地点头,时不时“啊”、“哦”。
多新鲜啊!招摇过市的高邮七大才子之首汪三公子作这么正经的文章!
把这些记下来,改日回高邮说书,肯定座无虚席。
抢说书人老山的饭碗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