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不绝讲说道德文章的学问家值得敬仰,第一线干实事的人同样值得尊敬。
“您真了不起。”晏松年神色郑重,“我做主,凡是晏家有份子的水泥厂,都以成本价向河道衙门出售水泥。”
潘季驯微笑:“先看看水泥的质量吧!文瑄在信中说得太好,我都有些不敢置信。”
“我那贤侄从来不说谎,比他爹可靠。”晏松年连连点头。
潘季驯忍不住哈哈大笑,晏鹤年神乎其神,跟普通人不在一个层面上,无所谓可靠不可靠。
有些事情,信则有不信则无。
潘季驯觉得晏鹤年和晏珣既有眼光又有担当,勇于举荐他这个治河能手,又推荐治河材料。
但人好归人好,材料好不好还需要检验。
徐枚让人搬来几个水泥做的大石块。
“水泥可自由成型,可以用在修堤坝、修路、建筑方面。苏州城墙前两年就用上了,比糯米砂浆还好。南边很多大富人家,还用来修坟墓。”徐枚郑重介绍。
潘季驯“嗯”了一声,晏珣的信上也是这么说。
水泥真的可以加快治河工程的进度,减少百姓服徭役的时间,就已经是晏珣的大功德。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建堤坝开新河的徭役,对百姓而言是要命的苦役。
民夫服徭役是没有工钱的,既辛苦又耽误家里的活。
一个不慎,民夫就会精神崩溃,发生动乱。
治河不仅仅是治河,还要有爱惜民力的仁慈之心。
潘季驯的随从拖来一个重重的铁锤,要向水泥石块砸去……
“我来。”潘季驯伸手接过铁锤,高高举起重重砸向水泥块。
这一身力气,果然不是动动嘴皮子的文士可比的。但他又确确实实是书香世家出身,浙江乡试解元郎,本经是《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