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后路总是好的。贤侄说是不是?”
这就贤侄啦?
谢垔作为谢迁的小儿子,辈分很高。谢秉忠要喊他一声曾叔祖。
晏珣一下子成了谢秉忠的祖父辈。
晏珣不置可否,淡定地说:“君子坦荡荡,我不需要这种后路。朝廷派谁做总督,皇帝自有考量。但老先生这么说,我也可以理解。”
求同存异,先进行初步的合作。
将来谢家若有异心,就不要怪他不讲义气。
双方达成共识,明年的船引,内定给谢家一百份。而谢家提供海船,帮助官府去虾夷岛运大树。
砍下来的树,万里迢迢漂洋过海运往大明,是很不容易的。
至于弘扬教化和出海远航,等皇上的回复。
这种事,在江南和海上威望很高的谢氏才有实力办好。
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谢家把谢秉忠送到晏珣身边做幕僚。
谢垔笑着感叹:“众所周知晏家有特殊科举技巧,若您可以教导他中举,谢家感激不尽。”
“有多感激?”晏珣随口一问。
“送贤侄一座水泥厂。”谢垔说,“我帮你建厂招募工人,接着交付给你派人管理。”
根据谢家对胡宗宪水泥厂的选址考察,余姚就有建水泥厂的条件。
而且余姚属于宁波管辖,通过海港运输水泥到天津、广州都方便。
徐枚警惕地竖起耳朵:……又来一个抢义父的?姓谢的野心不小啊!